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朱元璋与明教真的有关系吗?朱元璋建国后缘何对明教持打压态度?

2025-11-19 13:01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朱元璋与明教真的有关系吗?朱元璋建国后缘何对明教持打压态度?

金庸的江湖,恩怨大多限于个人之间,很少涉及门派斗争。但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却出现了六大门派主力尽出,在光明顶围攻明教这个大场面。

倚天的江湖被金庸划分成了两个阵营,明教VS六大派。六大门派之间虽然有利益冲突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,那就是明教。

有传说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明教教徒,正是因为明教庞大的势力支持,朱元璋才得以最终问鼎天下。

那么,明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宗教组织?

与至今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佛教、基督教等宗教不同,明教是一个只有史学家才能注意到的宗教。

它总是出现在金庸各类武侠小说中,很少被人们提起,也鲜少有人会关注明教本身。

据史籍记载,明教起源于波斯摩尼教,是在唐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原,历经宋、元、明三朝后,在明末趋于消亡。

什么是明教?

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,又作牟尼教,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,是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揉合古代波斯的祆教及基督教、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。

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,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,由新疆安西都护府下辖的故高昌郡地界传入漠北之回纥,并在此地繁荣盛行起来。

唐代宗大历三年,为了回应回纥的请求,于是在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。

结果在明面上发展了一段时间后,就迎来了新的危机。

在初入中原时,摩尼教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。于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朝廷灭佛运动的时候,摩尼教也遭严重打击。

经历这件事情后,很快就转而成为秘密宗教,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。

到了宋代,摩尼教和本土化结合的非常好,被意译为“明教”,教义也从原来的复杂被简明地归纳为“清净、光明、大力、智慧”八个字。

教众中有农民、秀才、吏员、兵卒、绿林好汉、江洋大盗、武林俊彦等各行各业的人物,互互相接触。

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结社状态,为了避人耳目,免遭官府的查禁,于是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——除浙江称摩尼教、福建称明教外。

据陆游《渭南文集》卷五《条对状》,淮南称“二桧子”,江东称“四果”,江西称“金刚禅”,福建又称“揭谛斋”等。

第一次是北宋末年,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,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,震动东南半壁河山。

本来就已经被朝廷排斥的摩尼教,这下更不被朝廷所容了。

但到了元代,明教可以比较公开的传教。特别是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,天下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就是“红巾军”。红巾军就是明教、弥勒教、白莲教搞起来的一支起义军。

为什么在倚天屠龙传中,明教被正派人士称作为魔教呢?

虽然明教努力将自己向佛教靠拢,但佛教内部人士却对明教十分嫌恶,认为这影响了佛教的纯粹,便将其称作“魔教”,取“摩”与“魔”谐言。

再加上明教徒供奉的“先意佛”、“夷数佛”画像都是西亚或中亚人种,和中国人一点也不像,所以对中国本土教派而言,便认为他们崇拜魔王。

明教想要建立一个人人都吃得饱、穿得暖的大同社会,和当时的掌握国家财富的世家大族相反,因此屡屡遭受到朝廷的镇压,而为了躲避官府的围剿,明教中人行事就难免隐秘。

由于没有官方政府的承认,对于行动诡异,不食荤酒的明教,认为是“吃菜事魔”。

《倚天屠龙记》中描绘的明教的原型——红巾军起义的首领韩山童自称“明王出世”,当之无愧是受明教的影响。

时间回到元末时期,当时元朝政府的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人修治黄河,劳役苦不堪言!

当时,汉人已经十分反感元朝的统治,暗地里的小反抗不断。这时候,流传在黄河两岸一个谣言: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”。

第二年,也就是公元1351年,出身于白莲教世家,从祖辈开始就秘密组织活动的韩山童等r 在黄河底埋下一石人。

等到治理黄河的民工在施工时挖出石人以后,引起轩然大波,进行舆论造势,天下造反,元末由明教-白莲教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。士兵们头裹红巾,号称“红巾军”,并推韩山童为明王。

1352年,这一年,朱元璋二十五岁,收到儿时玩伴汤和的来信,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。

耐人寻味的是,发迹于明教的朱元璋,后来竟也导致了明教的衰败。

根据史料记载,朱元璋在开创大明后,便下诏严禁明教、白莲教等秘密教派。

同时,他还将明教教义归为“左道邪术”,写入到了《明律》之中,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。

至此,明教彻底成为了统治者眼中的“异教”,再也没有像之前一样的传播兴盛。而白莲教却以各种支派的形式变换名目继续发展。

结尾

明教在中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,发展期间中,有两个主要朝代的建立都和它有关。

除了在吐鲁番有发现早期明教的遗址外,在福建省福州市仍有浦西境明教文佛祖殿,福建泉州晋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,当地俗称草庵寺。

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,也是世界上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,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