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网传农历五月是毒月,有科学依据吗?

2025-07-27 13:54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网传农历五月是毒月,有科学依据吗?

进入农历五月后,一个帖子在网上和朋友圈疯传:“农历五月是毒月,五月初五、初六、初七,十五、十六、十七,以及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二十七,此九天为‘天地交泰九毒日’。这九天内,务必端容肃己,严禁杀生、同房,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。”

不少人看到这样的帖子,不禁心生疑虑:这是真的吗?有没有科学依据?

“毒五月”之说自古就有,与自然特征有关

专家表示,针对最近网上流传的所谓“毒五月”,她查阅了一些古籍,并没有发现它的出处,但是关于“毒五月”之说,早在古代就流行过。

当时,人们认为这个月毒虫肆虐、瘴气流行、瘟疫爆发、外邪伤身,在古代自然科学很不发达、医疗条件很落后的情况下,这个月因为有虫咬、中邪、感染瘟疫、精神烦躁等因素,导致生病、死亡、意外伤害的人特别多。那时人们特别迷信,并对五月产生恐惧,故将这个月称之为“毒月”,民间从此流传至今。

其实,这些现象的产生,与这个月的自然特征是有关的:

1、从气候特点来看,进入农历五月后,气温开始升高,雨量增多,空气也变得潮湿起来,在这种温度和湿度下,细菌和病毒开始繁殖,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古代,被毒虫叮咬或因蚊蝇传染疾病增加,造成传染病和瘟疫增加。

2、从中医的角度看,人体得病主要原因是感受了外邪所致,这个外邪是指各种致病因素,诸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,六气致病,加上气温变化无常,温差大,稍不注意在抵抗力下降时,感受外邪而发病。

3、农历一年十二个月,二十四气,七十二候,人类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和谐,才能保持身体健康。从农历五月开始,一些阴性的东西开始萌发,而这些阴性的东西,可能就是指的毒虫,也可以是外邪。古人智慧经验认为,宇宙有一种看不见的而又真实存在的“阴性”物质或能量,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,正邪双方力量相衡,正不制邪,人类易感受邪气侵扰,则出现精神、情绪失控的表现。

不宜过多房事,但不等于完全禁止性生活

“‘九毒日’内真的不能同房吗?”对此,专家表示,不宜过多地进行房事,但不等于完全禁止性生活。

根据大自然的规律,一些阴性的东西在农历五月开始萌发,并于农历六月、七月渐渐增多。这个“阴”,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“阳气出于上窍,阴味出自下窍。”这个下窍指的就是生殖器。如果此时过多地进行房事,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阴精外泄,而使体内刚刚萌发的阴精受损,就像春天里的幼苗,一旦受到伤害,将影响它未来的成长,最终造成阴阳不平衡,诱发一些疾病,所以不宜过多地进行房事。

“但是,严禁同房的民间说法也有失偏颇,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夫妻之间适当地进行一些性生活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”倪秋华强调。

顺应自然规律,可安然度过所谓“毒五月”

专家指出,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有阴阳消长的规律,包括五脏、五运六气的变化。宇宙是个大磁场,人的生命一诞生,人体的内磁场便与外磁场对接,调节形成自己的磁场,这个磁场伴随人的一辈子。人生活在宇宙中,必须要顺应自然规律,主动调节好自己,与周围的环境变化相一致,与宇宙天地运行的节律相一致,来适应大自然。

在所谓的“毒五月”,古代普通人们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差,为了不生病,人们通过各种办法养生,比如饮食清淡、益肝补肾、节制欲望、平心静气等,以达到养生的目的,还在五月初五用喝雄黄酒和插艾草的办法驱虫。可以肯定的是,古人的生活智慧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。

现在,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更加优越,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增加了,不像古时那么容易生病,就算是在所谓的“毒五月”里,只要顺应自然规律,调节好饮食,注意随时增减衣服,适当加强锻炼,调节好情志,一样会很好地度过这个季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