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30英镑贱卖敦煌国宝的道士王圆箓饱受争议,他的结局却令人意外

2025-07-27 13:48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30英镑贱卖敦煌国宝的道士王圆箓饱受争议,他的结局却令人意外

创作不易,诚邀您点个“关注”,方便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同时也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王圆箓(约1850年—1931年),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道士,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,后来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实际管理者。

按常理说,作为一名道士却来管理以佛教文化为主的莫高窟,是不应该的。但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。

在当时的中国,尤其是边陲地区,宗教机构的管理并不像现代这样专业化和制度化,加之莫高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足够的官方重视和维护,因此王圆箓这样的道士由于偶然的机会来到敦煌,出于个人责任感或者机缘巧合,便成为了莫高窟的实际管理者。

余秋雨先生在其散文《道士塔》这样写道:

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融的,王圆箓几乎是个文盲,对道教并不专精,对佛教也不抵拒,却会主持宗教仪式,又会化缘募捐,有他来管管这一片窟荒庙,也算正常。

王圆箓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,主要因为其在管理莫高窟期间,于1900年发现了著名的敦煌藏经洞(即莫高窟第17窟),但因其对文物价值的认知有限,加上当时社会条件艰苦,无力妥善保护这批珍贵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,更无法认识到它们的真正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
于是,黑洞便产生了。道士王圆箓、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和他的翻译蒋孝琬在敦煌开始了一场“全天下最不公平的买卖”。

英国人斯坦因

其实王圆箓从一开始是对斯坦因就抱有警惕、躲闪、拒绝的态度的。翻译蒋孝琬就蒙骗他说,斯坦因从印度过来,是要把当年玄奘取来的经送回原处去,为此还愿意付一些钱。

王圆箓听蒋孝琬如此一说,又看到斯坦因神情庄严地一次次焚香拜佛,竟然心有所动了。斯坦因用极少的钱,换取了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。

更可怕的是,由此形成了惯例,各国冒险家们纷至沓来,满载而归。

我们还是看一下斯坦因的收获吧。他取得了九千多个经卷、五百多幅绘画,光打包装箱就整整花了七天时间。最后打成了二十九个大木箱,原来带来的骆驼和马匹不够用了,又雇来五辆大车,每辆都拴上三匹马来拉。

而这二十九个大木箱的稀世文物,斯坦因仅仅支付给王圆箓30英镑!而且,王圆箓还对他感激不尽。

一位年轻的诗人写道,斯坦因看到的,是凄艳的晚霞。那里,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。

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文化损失,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,王圆箓认为自己是在筹集资金用于莫高窟的维修和保护工作。

斯坦因盗取的壁画

也有观点认为王圆箓并非故意出卖国家文物,而是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认知局限性所致。

在他管理莫高窟期间,确实也进行了一些修缮工作,试图改善石窟的保护状况。因此,评价王圆箓的历史角色也应当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考虑。

斯坦因盗走的珍贵文物

他一生都在莫高窟度过,尽管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,但由于造成了大量文物的流失,他在后世学者和公众眼中饱受争议,既被视为具有一定贡献的莫高窟守护者,也被认为是有过失的历史人物。但他却没有因此受到惩罚或者追责,最多也就是谴责而已。

斯坦因盗走的佛画

最终,王圆箓于1931年在敦煌去世,身后留下了对敦煌文物命运影响深远的历史痕迹和后人对他的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