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《变形计》第一位农村少年高占喜:聪明清醒,早已看穿现实的游戏

2025-07-21 21:32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《变形计》第一位农村少年高占喜:聪明清醒,早已看穿现实的游戏

《变形计》从2006年开播以来已经有19季。从卫视播放到网播,从周一到周四播放到季播再到现在的年播。

节目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大,节目的现状也越来越尴尬。虽然节目意在秉承“换位思考”这一理念,站在对方立场去设想和理解对方,去过对方的生活,从而达到解决矛盾、改善关系的目的。

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中城市的孩子们慢慢长大成人不断的爆发出负面新闻。

农村孩子交换之后生活仍旧没有什么变化,交换生活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场短暂的梦。

但是高占喜是个例外,他是《变形计》中清醒自救的男孩。

一、

2006年,节目组把高占喜选作开播第一季中第一个要交换的农村孩子。

高占喜是家里的老二,是青海省民和县朵卜村初一学生。父亲双目失明,哥哥常年在外打工,弟弟还小,家里基本上就是靠妈妈和他。

他喜欢刘德华和赵本山,但是他根本分不清两个人谁是谁。

村里其他人家吃馍馍都是拌着咸菜,他们家是就着自来水吃下去。只有过年时可以吃一次猪肉,哥哥回家过年时带了三个苹果和糖,其他的就只能在课本上见面了,比如鱼。

高占喜很清楚自家的经济情况:“别人家都是贴着瓷砖,我们家厨房是土墙。在我们这个村里,我们家是最穷的吧。”

他每个月只有1块钱的零花钱,是爸爸给的,只能买文具,饿的时候想买个馍吃都没钱。他说会抱怨爸爸妈妈没钱给自己买东西,但有时候挺一挺就过去了。说这话时,带着高原红的脸上是一副不符合年龄的成熟。

被问到梦想,他的回答是:“梦想何时能赚到很多很多钱。”

因为所处青海海东地区,海拔高,土地不肥沃,村里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有条件读高中。

父母都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,所以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放任而且想放弃,甚至想让高占喜提前辍学跟哥哥一样出去打工。

但是在高占喜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:“我相信读书一定能改变我的生活,可以使我未来的人生变得更好。”

他觉得自己是丑小鸭,但是将来一定会变成一只白天鹅。

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:“在多数情况下,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起点低的人不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二、

离开家达到长沙之后,高占喜和其他农村孩子不一样,没有到处新奇的感觉。他总是默默的流泪,第一次坐在城市爸爸的小轿车上时,第一次在理发店享受别人给自己洗头时。

在新华书店花了50元的巨款买了四本书,书名和内容都是关于穷人怎么富起来,如何成功,点败成金。

高占喜在城市妈妈的印刷厂打了半天工之后就提出要回家的想法。问起原因,他只是回答不打工,要读书。

原来在印刷厂里他看到有高二辍学在这里打工的,看到这些高中生打工很辛苦,想起在外打工的哥哥和家里繁重的农活更坚定了他要读书的决心。

在接到爸爸崴脚的消息之后,他说要快速的回家,什么自行车、电脑游戏、零食统统都不要了,只委婉的说了一句“麦子熟了”。梦也该醒了。

回去之后,他说留恋长沙的生活,说完之后他还是换上家里的布鞋,把城市妈妈买的旅游鞋收起来,拿起铁锹就去田里干活。他依然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高占喜。

长沙的生活对于高占喜来说就像是做梦一样,虽然留恋长沙的生活,但是梦总有要醒的一天。在梦里开阔了眼界,也坚定了信念。

“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,考上大学才能走出这里。”

三、

在城市父母和节目组的资助下,高占喜没有辍学,顺利读完高中之后,成功地以理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,比录取线的分数还要高出不少。成为一名国防生,而当年湖南师范大学在青海省只招收四名国防生,理科和文科各两名。

高占喜说填志愿时直接就填了湖南的,因为是第二故乡。

在问他国防生怕不怕累时,高占喜说不怕,自己从小就是干活的怕什么累呢。

在年幼时去到了另一个阶段,接触到不同以往的生活,见到了华丽美好的世界,意识到自己眼界的狭小,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。

尽管心中委屈,却没有“为什么我会生在农村,不公平”这种想法。而是坚定了内心靠读书去改变未来的想法。

因为羡慕,才更努力的去争取。

高占喜没有被生活上的落差影响,没有沉浸在那场短暂的美梦里。不迷恋眼前的浮华,去追求更大的天地。不抱怨父母的贫穷,接受并感恩已有的生活。早已看穿现实不是抱怨就可以改变,看透游戏的本质,成为现实游戏的真赢家。

罗曼·罗兰说:“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

真正的勇士,是愿意背负生活中所有平凡和惨淡,直视千万苦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