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古建筑之美——溪头三槐堂

2025-07-24 11:24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古建筑之美——溪头三槐堂

位于今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溪头村的三槐堂,2006年被定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建筑建于明代,系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(注:这座古建筑并不是一座徽州古祠堂)。三槐堂原有3进11开间,共约1500平方米,有182根屋柱,柱腰围80至100公分不等。整个大厅内含九个小厅,场面宏大,气势壮观。(听文物管理员说,溪头村中原先有一座三槐堂祠堂,门前种着三棵大槐树,在特殊年代被拆毁,!古树也被砍去烧柴火了)。

古徽州王姓从唐黄巢之乱后,一支迁入篁墩,一支迁入今歙县王村镇王村。而是开枝散叶。

“三槐堂”堂号的由来

周代时,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,百官朝见天子时,三公皆面槐而立。为此,周朝至宋朝“三槐”代指三公。北宋初期,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(赵匡胤杯酒释兵权,也怕后人对他如此)。于是,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祐(又名王祜,明朝时避明孝宗朱祐樘而改)前去调查。时值王祐官拜监察御史,并与暗许事成之后许以“三公”之任。王祐后经几个月核实后得知,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,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。后如实禀赋赵匡胤,并愿以百口之家性命担保符彦卿无罪,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、汉(五代十国时期)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。这样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,遂迁怒于王祐。之后把王祐改派至襄州,如此一来,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。心中愤懑,壮志未酬,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,手植槐树3棵,曰:“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。”而后来没过多久,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,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。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,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——三槐王氏(约占现今王氏的40%)。如今的三槐堂,已经一定意义上成为了王姓的代名词,提起三槐堂,就知道这家人是姓氏是王姓了。

溪头三槐堂建在溪头村中心,坐北朝南,在当地又被称作“金銮殿”,厅正中悬挂的“龙章宠锡”巨额鎏金牌匾。整体结构规矩严谨,以大门为中轴线向两边延伸,室内遍布“满堂柱”,以柱、梁、坊之间的榫卯契合支撑起整座建筑,在视觉上拓宽了内部空间。

屎缸堂

传说三槐堂建造者王经天在京城做大官,留下瞎眼老母寓居老家。王经天极孝,得知老母想摸摸京城金銮殿,便雇请工匠,在家乡大兴土木,仿照金銮殿兴建了王家大厅给老母住,了却老母心愿。谁知,有人告密,王经天在家乡建造“金銮殿”之事被其政敌获知,于是以“谋反”之罪上奏朝廷,弹劾王经天。皇帝龙颜大怒,当即指派钦差大臣赶赴徽州府查实。而这位钦差却是王经天的至交,离京之前向王经天透出风声。王经天大惊,差人火速返乡,赶在钦差到来之前,在三槐堂前建了一排屎缸,这才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。故三槐堂也被村里人称作“屎缸堂”。

溪头三槐堂的建筑在建筑形制、平面布局、内外部装饰等多方面都反映了明代中期徽派祠堂建筑的特点,是研究当时徽派建筑风格、三雕工艺以及当地宗法制度的重要实物史料,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。

欣赏完国之瑰宝,出了大门口,遥望门前的一大片金色的稻田,心中不由感叹一句:“这个地方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”。一旁站着的村里文物管理的大姐夸我好眼光,她和我聊起,这个地方以前有个风水师看过后,说这里的风水是“五马合槽”,意思就是说:“五座山峰一字排开,临溪屏立,中间一座正对村中央,名为朝山;左右两侧,钟山对鼓山,旗山配伞山,高低错落,俯仰有度,酷似五匹奋蹄扬鬃的骏马昂首村前,于是便有了寓出人头地、飞黄腾达之意的风水之名“五马合槽”。(风水我也不懂,如果有风水这方面爱好的可以去看看)。

游赏完后,问文物管理的大姐,附近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地方,她和我说她娘家黄村离这不远,几公里路,可以去游玩一下。

下回,我们一起走进千年古村、进士故里——黄村。

温馨提示:

(1)如果去的时候,如要导航,直接导航休宁县海阳镇溪头村,不要导“三槐堂”,导航可能给你导到歙县的溪头三槐堂

(2)如果去的时候,没有人在,可以打门口贴着的文物管理员的电话,她会给开门,人很热情

(3)不要门票

欢迎大家指正、关注、点赞、转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