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讷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水文观察 | 身边的母亲河——沂河!

2025-07-23 19:24 来源:宁讷网 点击:

水文观察 | 身边的母亲河——沂河!

有人称河流是大地的动脉。它们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、哺育着人民,孕育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而人们往往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“母亲河”。沂河作为我们沂蒙地区的母亲河,它润泽万物,玉液琼浆,孕育出了灿烂的历史文化;它生生不息,源远流长,见证了临沂日新月异的发展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身边的母亲河——沂河。

沂河,又名沂水,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的最大河流。沂河源出山东省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,经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,经沂水、沂南、临沂城区、郯城等县市,至江苏省邳州入新沂河,抵燕尾港入黄海。

▲沂河之源,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

▲田庄水库,位于沂河源头

沂河全长574km,流域面积17325km² ,河面最宽达1540m;沂河在山东省境内全长333km,临沂境内全长226km,被沂蒙人民誉为“母亲河”。2017年,沂河被水利部评为全国首批“最美家乡河”

沂河的发源

沂河隶属养育华夏主流文明的淮河流域,这里气候宜人,物产丰富。在1亿3千多万年的中生代时期,由于燕山地壳运动,促成了沂河断裂带,东为胶辽地盾,西为鲁中地台,造成河谷皱形,构成了河道的物质基础。沂河就是在这个大断裂带形成以后,移斗星转,沧海桑田,逐步发育、演变成现在样子。

▲沂河上游沂源县城附近

从沂源县城向西南行大约20公里,就来到了沂河的主要发源地——海拔高度688米的老松山北麓。沂河上游,安静而深邃,当地人称它“银河”,这里正是“牛郎织女”传说故事发源地,牛郎织女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,这里不仅是沂河之源,还是人类文明的源头,也是美好爱情的源头。

▲织女洞位于沂源县燕崖乡,是全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。这里山上重峦叠嶂,悬崖如削;山下沂河如带,势若游龙。

《水经注》记载:郑玄云“出沂山,亦或云临乐山。水有二源,南源所导,世谓之柞泉;北水所发,俗谓之鱼穷泉。俱东南流,合成一川”。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沂河,她与并行于沂蒙大地上的沭河,共同造就了广袤的冲积平原,也带来亘古不变的滋润和养育,造就了沂蒙人民勤劳朴实、吃苦耐劳、勇于奉献的刚毅品格。

沂河位于泰鲁沂山地的南侧,流域坡度大,集流迅速,洪水迅猛,往往超过下游河道的排洪能力,易漫溢成灾。根据临沂水文站实测资料,建国以来以1957年洪水最大,洪峰流量为15400立方米/秒

何采的《麦秋歌》真实地描绘了沂、沭河发生洪灾后,人民遭受大苦大难的悲惨景象,“平地生巨浸,六月在沂沭。霪雨七月休,房屋尽倾复。河滨数千人,鲜不死沟渎。死者长已矣,生着复来哭。百里少人烟,黄沙满我目。相传无花营,遍地皆髑髅……”曾几何时,我们的母亲河被冠以“灾河”的称号,滔滔沂河水成了流不尽的苦难泪。

新中国成立以来,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、改造山河、兴修水利,在沂河流域兴建大中型灌区50余处,依托沂河为农田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,使沂河中下游成为闻名全国的粮仓。

▲沂河下游

临沂的发展

城因河而秀,河因城而美。清清的沂河水,日夜向南流,滋润着临沂城,也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临沂城在新一轮规划建设中,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河流资源优势,做足水的文章,按照“一河为轴,两岸开发;一河五片,北上东进”的发展方向,努力把临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,塑造出“城水相依、人水亲和”的人文、自然景观。

▲沂水县城段沂河,沂水县也因沂河得名,历史悠久,秦代即在此置县,隋开皇16 年(公元 596 年)定名为沂水县,是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。沂河进入沂水县城后,河面宽广,两岸经济迅猛发展,生态宜居。

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,全市总人口1190万人,总面积1.72万km2,是山东省人口最多、面积最大的市。近年来,沂蒙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不断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,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,被授予中国市场名城、中国物流之都、中国书法名城、中国食品之都等称号。

▲沂河城区段全景

时光荏苒,沂河早已今非昔比,水是城市的灵魂,两岸人民因沂河而生存繁衍,因沂河而发展昌盛。大自然恩赐了这方土地,也恩赐了这脉生命之源,愿我们人水和谐,荣存与共。